当前位置:万湖网 > 易学文章 > 命理杂谈 > 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什么是意思,是谁的诗?(讲解)

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什么是意思,是谁的诗?(讲解)

来源:万湖网   作者:justice  时间:2021-05-17 10:26:06
粽香四溢,欢声笑语,端午佳节即将到来。想了解更多端午节的内容吗?农历五月是古人笔下“树阴满地日当午,梦觉流莺时一声。”的美好时节。想了解更多关于农历五月的内容,请关注万湖 网农历五月专题。

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什么是意思?

“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”是唐朝皇帝——唐玄宗李隆基的一句诗。

这句诗的意思是,端午节的时候,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,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。

全诗为:
《端午》唐 李隆基

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

盐梅已佐鼎,曲糵且传觞。

事古人留迹,年深缕积长。

当轩知槿茂,向水觉芦香。

亿兆同归寿,群公共保昌。

忠贞如不替,贻厥后昆芳。

【译文】

端午节的时候,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,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。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,美酒也在杯中倾倒。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,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。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,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。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,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。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,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。

“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”这句诗,充分体现了端午节时期的气象特征。

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,农历五月的别称即为仲夏(即中夏),因处于夏季中期而得名。

仲夏时分,也是夏至节气之时,而夏至的气象特点即是日长夜短,为一年之中白天最长、黑夜最短的一天。所以,处于农历五月的端午节,白天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,等到夏至的时候,就能迎来一年之中白天最长的一天。
梦见

今日黄历

祭祀,塑绘,KG,纳采,嫁娶,开市,出行,会亲友,安床,结网,除服,成服,启钻,安葬,移柩
祈福,入宅,盖屋,动土,破土,探病
沖鼠(甲子)煞北

星座测算

2022十二生肖运程